完善学术创新的平台体系
做强服务大局的品牌智库
江苏师范大学 任 平
江苏从社科大省向社科强省跨越、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平台建设。平台是建设社科强省的微观基础。平台强则社科强;平台弱则社科弱。而我省平台建设目前面临的重大转型,就是要在宏观上大力完善学术创新的平台体系,微观上做强服务大局的品牌智库。
平台体系与品牌智库建设是新形势下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科强省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思想解放、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始终领跑全国。从胡福明同志拉开中国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序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著名文章,到总结和推广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经验和苏南模式的理论,再到总结开放型经济、创新经济、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江苏精神、苏南苏北共同发展等系列发展战略的论证和实施,到“两个率先”指标体系和发展战略的研制,都体现出江苏社科的引领性与超前性。在服从服务于江苏“两个率先”大局需要、推动理论创新方面,江苏经历了从学者个体建言献策到团队合作研究、再到若干研究平台建设的历程。根据学科、学术领域需要,按照“大师 高水平团队”方式,我省社科界在高校、党校、科研部门、政府部门和军队系统等五路大军中已经完成了团队化,而且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社科联联合推动下,已经形成了以调研基地、研究基地和数据中心为内容的若干研究平台。这些平台对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南京大学与省社科院、省社科联合作举办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已经成为江苏省重大战略决策的关键咨询机构。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单位承建的各类研究基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平台之间缺乏必要的联动性,信息不互通,研究成果难以分享,难免各自做低水平重复劳动。也就是说,缺乏一个研究平台的体系,平台的零散性和碎片化、隔膜化和脱节化大大浪费了本来就不很充裕的社会科学研究资源,也使研究力量和成果难以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创新体系。第二,研究平台距离真正的智库品牌差距还很大,还远没有摆脱咨询服务业的“乡镇企业”阶段。第三,研究平台结构严重失衡。从总体上看,设在我省高校的诸多研究平台与“两个率先”发展大局贴得很紧的还不是很多,结构不优、投入不足、建设不规范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难以持续支撑未来我省决策咨询服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建立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谋划必然将越来越体系化、关联紧密化、创新支撑系统化,因此对咨询服务平台的成果要求也将进入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新时代。因此,作为社科强省建设的一个相应的时代标志,就必然会从单纯孤立的多项平台时代走向“平台体系”建设时代。这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招。
从宏观上看,平台体系建设需要把握“三个着眼于”:第一,要着眼于我省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体建设格局需要。平台体系建设目的和根本任务正在于此。第二,要着眼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总的布局,根据总布局、总要求来科学布点平台领域、平台层次。要注重把握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与对策研究平台建设之间的平衡关系。要注意把握好大学和地方科研部门与对策研究部门各自的平台特点、侧重点的区别和联系。第三,要着眼于数据处理统一要求与各自分工的机制建设,用新机制来调动各平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性,激发平台之间合作共赢、形成体系性创新研究和竞争活力。
从目前咨询服务中心向真正的品牌智库转型,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要有独立的海量数据来源和处理数据的系统。今天,平台体系建设的一个最大可能性和必要性,也在于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大数据中心可以将无数的平台信息拴系在一个数据库中,用数据的共享共用来推进各平台研究成果的互通。以往的基地平台大多没有自己的独立的信息数据来源,没有成型的数据处理中心,信息来源渠道狭窄、调研经费短缺和人员状况相对紧张等因素使研究课题一开始就陷入数据收集欠完整性、欠真实性、欠可靠性的困境。研究成果主观臆断多,数据模拟支撑少。综观世界著名的品牌智库,从美国的兰德公司到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再到研究东亚和中国的“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经济与社会研究所”,都是有大数据支撑、有自己的独立数据来源系统和处理系统。目前,我省的社科研究平台有大数据中心支撑的几乎为零。全省没有系统动力学实验室,未来十年、二十年经济走势、人口趋势、城镇化态势等等预测都靠人工判断,缺少必要的数据处理软件支撑,也因此缺少可信度。
第二,要建立合法的咨询服务资格门槛准入制度。就象目前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负责单位和个人一定要设立资格证书和门槛准入制度一样,我们的未来咨询服务信息来源也一定要建立门槛准入制度。这是由我们今天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高要求决定的。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风险社会”时代。顶层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社会大厦,因此决策决不能出现重大失误。采纳与不采纳咨询服务意见,一定要日益规范化、合法化。首先就要保障咨询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前无古人的事业探索需要通过大量的摸着石头过河路径,采取的是直接多方面听取人民群众的零散多样的意见就进入决策的方法,那么今天这一模式决不能再简单继续。群众的零散意见一定要转化为平台科学论证之后才能进入决策咨询服务系统,进而才能进入决策系统。没有规划资质的平台,就不能合法地承担城镇化规划研究课题。因此,要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的资格认证制度和咨询服务接纳程序制度。
第三,要建立平台章程管理和规范评估体系。每一个平台,投资人、负责人(法人代表)、研究咨询服务领域、咨询服务范围、咨询流程、产出成果规范、咨询成果责任人、报送程序、失误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都必须建立起来,要有严格的平台自律制度。对咨询服务成果的评估和评价要采取第三方制度,要有实践效应周期,要有公平公正的等级制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成果和平台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尊重事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
第四,要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平台遴选制度。平台体系建设决不能依靠政府一锤定音,或完全计划定制。在未来的平台建设中,要开放市场,让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平台都有相对平等的权利进入市场,同时要充分发挥平台之间的市场竞争机制,让能者多劳,让平庸者淘汰,在竞争中打磨和树立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平台。要采取政府采购的方法,对平台采取“准入证 采购 事后评估”的方法,对平台的研究成果加以评估和采纳。
江苏省社科联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总平台。要在平台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既自建平台体系,又制定好规则;既建立和开放平台市场,又管控好市场主体,认真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智库,完善平台体系建设,才能在社科强省建设中起主导和引领作用。
(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哲学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