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高层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论坛以“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为主题,来自全国多省高校、社科院、学术期刊社等单位的九十余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主题,探讨《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如何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改革结合起来,实现了伟大飞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常务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雷声认为,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世界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两个重大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应对这两个重大问题所做的一种必然抉择。《中国社会科学》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罗文东研究员系统阐释了人民主体观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广州大学原副校长徐俊忠教授从四个方面来解读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缘起:反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教条主义,致力于“第二次结合”;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社会主义经济活力;努力探索向世界包括西方国家开放的可能性;毛泽东时期的探索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锡喜教授指出,要深刻把握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终极关怀的情感品格、汲取优秀文化遗产的知识品格、对资产阶级所创立的理性批判继承的精神品格,而习近平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内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世界历史的底色、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批判精神正是坚守并张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格力量。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明生教授围绕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创造性探索。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从调试的智慧、包容的智慧、务实的智慧、坚守的智慧四个方面总结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与历史智慧。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深入阐释了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新时代呼唤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教授从形势和内容两个视角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与发展。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辉教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和未来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我们今天在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协调和匹配的问题。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对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觉悟和水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认为,科学把握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精髓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坚持我们国家治理的基本经验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缜密的思想体系,要把学习、领会和贯彻这一思想落到实处,必须深入把握这一思想产生的条件、内在的逻辑体系及其所展现的理论品质。
(东南大学社科处)